文\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
實習生 張珂月
作為勤懇的象征、人類最忠實的伙伴,牛與人類一直關系密切。在海南島西部東方市的山區黎村,比如玉道村、玉龍村,至今還保留著一個特別的傳統節日——“牛節”。
據《東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》記載:牛節,美孚方言叫“撈者堆”(也有譯做“勒者對”),“撈者”是節日,“堆”是牛的意思。每年農歷九月第一個牛日,人們洗犁耙,讓耕牛停止勞作一天,喂飽飽。親戚朋友聚在一起,大家舉杯喝酒,唱山歌,感謝耕牛一年來的勞作,讓人們過上好日子。附近沒有“撈者堆”習俗的村莊親戚朋友,也早早趕來一起慶祝節日。
為何舉辦“牛節”?當地黎族同胞告訴海南日報記者,“牛節”是為牛慶祝的意思,因為耕牛犁地非常辛苦,所以豐收時節人們就舉辦“牛節”以示感恩。
節日這一天,黎族同胞免除牛的勞役,讓牛好好休息一天,不準打牛、罵牛,還要用糯米酒來喂牛,好好款待。家家戶戶還忙著趕制節日祭祀與食用的糍粑,把準備好的食物和酒當貢品,舉行敬牛神祭祀儀式,頌揚牛的功德,祈望牛畜興旺。
“過‘牛節’可以殺雞、殺豬,但是不能殺牛,不能吃牛肉?!贝迕裾f,“牛節”代代相傳,傳了多少代不知道了,但是每逢過節這天,村里外出務工的青年都會盡量趕回,家家戶戶高朋滿座,是全家團圓的日子,也是邀請朋友慶祝歡樂的日子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牛節”這一天,黎族女子還會穿上傳統的美孚方言支系服飾,唱山歌,跳打柴舞,織黎錦,擺長桌宴。節日薈萃傳統文化,是外地人感受黎族文化的好時機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